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Level2破解mpv

美国步步紧逼构建一个密实的包围网 中国面临的形势很严峻

[复制链接]
美国步步紧逼构建一个密实的包围网 中国面临的形势很严峻
【研究员】:

从奥巴马开始,美国就开始调整国家战略,实施战略东移,重返亚太,将美国60%以上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亚太中国周边地区,这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国家战略进行的首次重大调整,标志着美国的主要战略对手不再是俄罗斯,美国的战略重心不再是欧洲和中东,而是亚太地区,是西太平洋,是中国。


【博览财经特稿】拜登上台后,对中国步步紧逼,中国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凶险。5月12-13日,拜登在华盛顿主持召开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这是美国拉拢东盟、以联盟战略对抗中国的最新部署,是美国印太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也是美国对抗中国的又一绞杀行动。

美国对美国-东盟建立有意义、实质性和互利的东盟-美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没有相关定义,但肯定是美国插手东盟事务的具体表现和抓手。从奥巴马开始,美国就开始调整国家战略,实施战略东移,重返亚太,将美国60%以上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亚太中国周边地区,这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国家战略进行的首次重大调整,标志着美国的主要战略对手不再是俄罗斯,美国的战略重心不再是欧洲和中东,而是亚太地区,是西太平洋,是中国。此后全球发生了许多事,美国也换了多任总统,甚至现在还爆发了俄乌战争,但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是中国,这一点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坚定。为实现这一战略转移,美国开始组织各种联盟。

二是为了实施对中国的全面围剿,美国和日本在亚太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印太战略的构想,并组建了由美日印澳四国参加的四国安全对话机制,将亚太战略由太平洋扩展到印度洋,将印度拉进美国的战略联盟圈。最近韩国新任总统伊锡悦提出加入印太安全机制的想法,印太安全对话机制会不会由四国扩展为五国?

四是组建“亚洲版北约”,目前北约已经让日本和韩国领导人和外长参加北约领导人峰会和北约外长会议,也已经接受韩国加入北约网络卓越安全中心,将北约推进到亚洲,以北约力量对抗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未来的最重要战略构想。

我们看印太战略的主体国家美澳日印四国的地理中心点是哪里?显然在南海,在东南亚地区,没有东南亚国家的参与,美国在地缘政治上就少了一个核心支点,就无法在南海搅起掀翻中国的巨浪,就无法在中国周边制造混乱。

2021年10月,拜登在东亚峰会上宣布将与盟友构建“印太经济框架”,重振美国在印太的地位。随后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商务部等重要部门官员和副总统频繁出访日本、韩国和东盟各国,大力推销“印太经济框架”。11月,商务部长雷蒙多在新加坡彭博新经济论坛上透露,美国将在2022年初正式“印太经济框架”程序。2022年4月19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新加坡访问期间表示美国将加速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有消息称,拜登将于5月20日至24日访问韩国和日本时,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目前亚太地区已有两大区域贸易协定,一个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即CPTPP,另一个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RCEP,这两个贸易协定都是当前全球经贸规则标准最高和最大的区域性贸易协定,中国是RCEP的主要参与者,而且中国已经提出加入CPTTP。这两个经济贸易协定中,美国主动退出了CPTTP,而美国又不愿意加入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个成员国参加的RCEP,其目的是要搞一个排斥中国的经贸协定。

预计在拜登访日期间,投其所好的日本会与美国达成一项半导体供应链合作联盟,这将会是“芯片四方联盟”的雏形,也将是“印太经济框架”走出的第一步,据悉,美国已经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参加“印太经济框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极力推动东盟国家参加“印太经济框架”,称其“有望带动美国和本区域经贸合作。”那么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到底能不能成功呢?

当然我们对美国的邪恶绝不能低估,美国作为流氓和强盗国家干不成好事,但绝对能干成坏事。美国既已经开始插手东盟事务,就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在南海、东盟跟中国一直纠缠下去,不彻底失败绝不会放手。

除了美国-东盟峰会和“印太经济框架”,我们还需要关注最近发生的几件事,这些事同样需要我们高度警觉。

第二件事,朝鲜突然爆发全国范围新冠疫情。4月底以来,不明原因发热在朝鲜全国范围内爆发式蔓延,短时间内导致发热病例超过数十万例和大量死亡病例,据报道,这次疫情的传染源不是国境线周边,而是从首都平壤开始蔓延。另一方面,中国上海疫情已经延续两月,虽然今天上海方面宣布从5月16日起逐渐复工复市,但未来走势仍需要关注。上海疫情还未完,北京的疫情又绵延开来。这段时间,疫情一直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中国经济、政治、金融中心反复出现,而且绵延不绝,对中国社会、经济和金融造成了严重冲击。另外,5月12日,美国召集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举办第二届全球抗疫视频峰会。已经在疫情中死亡100多万人的美国硬要充当防疫优等生,主持召开全球抗疫峰会,岂不是笑话?对中国来说,美国还有更险恶的用心,那就是邀请台湾当局参加峰会以图制造两个中国的事实,中国自然不会参加这样的峰会。

第四件事,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并继续在欧洲发酵。5月15日,芬兰和瑞典相继宣布申请加入北约。俄外交部同时表示,俄罗斯将不得不采取技术性军事手段或其他手段来消除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所造成的威胁。这很可能是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之后的又一次针对俄罗斯的重大地缘政治事件,俄罗斯此次军事行动不仅未能达到最初目的,而且还面临着西北面陷入北约包围的现实威胁,芬兰边境距离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更近,对俄罗斯来说形势更加危急。

第一,很多事件都充满了诡异。比如朝鲜是一个几乎与世界隔绝的国家,自疫情爆发以来,朝鲜一直采取封国的方式严格管控,是世界上不多的几个不受疫情污染的净地。然而朝鲜最终仍然破防。最可疑的是病例不是国境边界出现,而是从首都平壤开始蔓延。朝鲜疫情的源头到底从哪里来?联想到最近韩国新当选总统尹锡悦表示将对朝鲜采取强硬政策、美国正在挑起朝鲜半岛新的紧张局势、美国总统拜登将在访韩期间前往朝韩非军事区即“三八线”’附近、俄罗斯在乌克兰发现美国在乌生物实验室进行候鸟传播病毒试验的证据等一系列背景,我们不难发现,疫情在朝鲜破防绝对不简单,也绝不是自然出现的疫情,一定是敌对国家、敌对势力通过候鸟或其它工具实施空中投毒。

第二,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虽然与美国加息、美元汇率走强有相关性,但人民币突然出现如此大幅且如此剧烈下跌显然不一般,即使在是上海出现疫情情况下,中国经济相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国也是表现较好的,人民币汇率如此无抵抗地连续出现大幅单边下跌,绝不仅仅是经济因素,也绝不仅仅是美国加息因素,我在想出现如此大幅下跌,为什么没有机构进行强有力的干预?

第四,俄乌冲突已经持续近八十天,战事仍然胶着,最近美国提出向乌克兰提供400亿美元的援助法案,虽然目前在参议院暂时受阻,但相信最终仍会通过。美国如此热心给乌克兰提供军援,仅仅是为了国际正义?是为了乌克兰的领土、主权和尊严?显然不是,美国是想不惜一切代价让这场代理人战争持续下去,以此削弱和拖垮俄罗斯。前面提到美国力主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正是美国向俄罗斯施加更大的压力。在俄罗斯陷入越来越严重的危机时,美国将战争的黑手伸向中国,准备在东亚复制一个乌克兰化事件,这个点要么会选在朝鲜半岛,要么会选在中国台湾。这次美国将东盟领导人召集到美国、主持召开美国东盟峰会的主要意图也是要造成一个中国周边环境恶化、中国已经陷入孤立的态势,为将中国资本驱赶到美国制造焦点、气氛和舆论。

第六,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生物战争、金融战争、高科技战争给我国带来的战略压力。我们该以和平的思维还是以战争的思维去应对这场战争?恐怕这才是我们需要重视的。绵延不绝的疫情已经伤害到了我国经济,而突然暴跌的人民币汇率则使中国的国力下降,驱赶中概股、与中国进行金融和科技脱钩已经使中国高科技企业和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出现下降。这种形势下美国丝毫没有放松对中国的绞杀行动。中美关系已经没有丝毫转圜余地。这个时候,中国到底是要斗争还是要妥协?到底是要委屈求全还是全力反击?

值此世界局势大变革和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时,中国到底要靠什么去凝聚思想、到底要举什么旗帜去与敌人进行斗争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以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奋发图强、永不屈服的精神凝聚和体现,一方面我们要坚守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另一方面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我们应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联合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与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进行坚决斗争,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法西斯主义进行坚决斗争,这应该成为我们坚定的选择。(来源:李光满说(ligm-479210127)作者:李光满)




catbg01.gif 政经观察
catbg02.gif



美劳动力市场与通胀间呈特殊现象 带给中国经济恢复重要启示
【研究员】:

尽管当前美国劳动参与率较2021年9月联邦失业救济补助结束时期有了较大提升,但还未完全恢复至疫情之前,这与职位空缺不断增加同时并存的现象,可归结为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卖方市场”特征:即美国劳动力市场由劳动力卖方决定。


【博览财经特稿】“失业与空岗之间存在稳定的相互关系”,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爵士针对这一规律提出“贝弗里奇曲线”,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中失业率与岗位空缺之间存在负向关系,该曲线为应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和劳动力市场效率损失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美国劳动力市场呈“卖方市场”特征

但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并不意味着美国劳动力市场是充分就业的,职位空缺越多也不一定代表经济健康。2021年以来美国经济逐步走向复苏,创造的岗位空缺有所增加,但美国空缺的工作岗位中还有相当部分是受疫情冲击而被动空缺的。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损失主要源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配或劳动力与岗位的低效匹配,以及劳动力与职位的同时闲置。岗位需求方面,一些接触型工作岗位因疫情大量空缺,疫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职位承载率。另外,疫情导致数字产业工人需求大幅扩张,但短期之内数字产业工人的供给难以跟上;还有其它类型的新经济创造的新增岗位短期内也难以找到技能匹配的工人;劳动力供给方面,一些低端工种、就业门槛低的熟练技术劳动力,因疫情期较高的美国联邦失业补贴,就业意愿下降;部分劳动力因市场薪酬整体提升导致目前岗位工作的机会成本提高而自愿失业或选择再就业;还有疫情期间因提前退休、健康因素等从劳动力市场永久消失的情形等等,疫情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和不匹配。

“贝弗里奇曲线”背后的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周期和结构问题

另一个描述劳动力市场与通胀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以美国疫情以来的数据检验并未失效。美国CPI同比增速从2020年4月的0.3%持续上升到2022年3月的8.5%;而美国失业率(16岁以上)失业率从2020年4月的14.8%持续下降到2022年4月的3.6%,表明疫情以来美国失业率与通胀之间存在反向替代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是有效的。但“菲利普斯曲线”不能很好的描述美国职位空缺背后的劳动力市场结构问题,政策可操作性相对有限。而“贝弗里奇曲线”可以通过岗位空缺分析美国劳动力结构问题,失业类型,以及美国劳动力市场效率损失。当贝弗里奇曲线右移,劳动力市场的新旧均衡点下新增加的失业人数即为周期性失业人口,曲线移动的其它情形可以分析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此外,2022年4月美国全社会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再就业和新生劳动力占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48.6%、13.8%、30.3%和7.4%,显示美国全社会非自愿失业占比最高。非自愿失业中,暂时性解雇和非暂时性解雇的比例分别为27.6%:72.4%。2022年4月非暂时性非自愿失业人口占总失业人数的比重为35.2%,较2020年1月提高2个百分点。表明美国非暂时性非自愿失业是美国失业人口的主要来源。而非暂时性非自愿失业比重较疫情之前提升,说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不仅仅是美联储一直强调的“劳动参与率不足”和“职位空缺过剩”之间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美国非暂时性非自愿失业人口占比和总数均在增加,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创造有效工作机会的能力在疫情期间有所下降。美国职位空缺数据只有新增部分是重新创造的,而疫情期间有相当部分是自愿失业而被动留下的,还有部分职位空缺是无效的僵尸岗位。美国“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掩盖了疫情之下美国的周期性和结构性失业问题。

最后,新生劳动力人口增加是美国劳动参与率提高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新增劳动力占失业人口总数的比重从2020年1月的7.7%下降到2022年4月的7.4%。整体上新增劳动力占失业人口的比重与非自愿非暂时失业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小得多,可见,比美国劳动力参与率赶不上职位空缺增长率这个问题更严重的是美国非自愿非暂时失业人数占比过高,以及美国新生劳动力人口呈下降趋势,这是决定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长期变量。

劳动力价格(工资或薪酬)向产品市场传导的路径,主要通过劳动力供需影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价格从而影响商品价格即通胀。此外,家庭的财务状况和财富积累形成的购买力也影响着商品和服务市场的供需状况,劳动力市场通过这些途径传导到商品和服务价格。如果劳动力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那么失业率即为自然失业率,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0。显然劳动力、商品和货币市场的三重均衡是通胀的最优解。然而疫情之后生产力有所下降,美国自然失业率短期内有所上升,因此对于任意给定的失业率,工资都将上升,这符合当前美国的实际情形。此外,2020年4月以来得益于较好的股市行情,美国居民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获得的财富增加,提高了美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商品和服务需求,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升。最后,疫情之下美国社会保障要求提高,变相提高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于是对应行业的薪资水平上升进一步推升了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上均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或供给推动型通胀。

再次,失业率高的行业一定程度能反映该行业劳动力成本较高,这导致相关行业的CPI水平也上升。2022年4月美国失业率最高的是休闲和餐饮(4.8%)、建筑(4.6%)、农业和相关劳动者(4.3%)、批发和零售(4.2%)、采矿和油气采集(3.4%)、运输和能源(3.4%)、耐用品制造业(3.3%)、非耐用品制造业(3%)等。而2022年4月美国通胀同比细分项中最高的是能源CPI(30.3%)、运输CPI(19.9%)、食品饮料CPI(9.4%)、房屋CPI(6.5%),可见与能源和运输相关的行业如采矿和油气采集、运输和能源和房屋失业率均超过全社会平均失业率(3.3%),因此美国高通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端约束。当然美国很多接触式行业失业率较疫情初期(2020年4月-2022年4月)已有大幅下降,比如休闲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和健康等服务业已经有大幅下滑,反映在通胀上,2022年4月以上三个行业CPI已明显下降。

劳动力市场实现“蛛网稳定型收敛”的条件

2022年5月美联储议息会议,鲍威尔主席提出有一条道路可以实现“能平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使之更为温和,并推低职位空缺率而不引发失业率的上升”,即“通过缓和需求,职位空缺率将大幅下降,使美国通货膨胀率和工资下降,而不引致经济的放缓,出现衰退,使失业率大幅上升”。可见鲍威尔主席解决通胀,保持失业率稳定的办法是缓和劳动力需求,降低职位空缺,使劳动力价格和商品价格自然收敛。换句话说,就是牺牲一定的美国经济,换来低通胀和平稳的劳动力市场。2022年一季度美联储结束Taper,并分别在3月加息25BP,5月加息50BP,并宣布2022年6月开始缩表,同时可能再加息50BP两次,这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叠加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持退坡,将导致就业市场劳动参与率逐步提升,居民储蓄下降。由于16岁以上的劳动力增长相对缓慢而且缺乏弹性,新增劳动力供给缓慢叠加放缓的经济,将改善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进而降低薪资及工资-通胀螺旋压力,在这样的条件下,经济将重新回到一个更低的均衡状态,达到软着陆。鲍威尔主席提到的这种“软着陆”即是劳动力市场的“蛛网稳定型收敛”。

由于目前存在失业率上升和大量职位空缺同时并存的现象,我国没有出现“贝弗里奇曲线”揭示的失业率与空岗之间稳定的反向关系。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2022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6.1%,是仅次于2020年2月以来的次高值。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4月高达6.7%,是201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城镇失业率尤其显著。按照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的100个职业排行”,职位空缺前十的行业分别为:营销员、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车工、保安员、客户服务管理员、快递员、保洁员、家政服务员、包装工。中国职位空缺较大行业主要集中在门槛较低,技术含量较低、接触式业务的行业。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就业问题也不例外。广大的中小微民营企业经营不稳定是就业不稳定的根本来源,稳住市场主体就是稳住就业,但稳住市场的关键是企业必须有正常的经营,创造收入,才能使企业具备自生能力和造血能力。其次,针对数量巨大的毕业生,鼓励高校主动对接企业进行线上实习、培训等,动员各方力量。职校、中专和高等教育应当加大非学术性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同时提高“卡脖子”行业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切实加大“产学研”一体化。再次,利用水利、乡村振兴等工程建设项目,定向带动农民工就业;放宽技能型农民工城市就业社保和医疗条件;鼓励平台经济聘用年青的外来人口。最后,鼓励广大的青年下沉基层,灵活运用电商和在线营销等,做联络乡村与城市的中间人,发挥新时代中国县域经济的特色优势,服务中国国内大循环。(来源:FT中文网 作者:吴金铎)





出人意料速度下滑 全球经济可能进入史无前例的“超级衰退周期”
【研究员】:

我们较为悲观的发现是,疫情对中国造成的一些伤害可能是长期性的,比如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塌缩,社会对市场经济预期的不稳定及民营企业的信心大幅降低等。很显然,如果说过去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接下来的几年很可能会出现反面的效果——要素红利转变为要素负债,全世界都需要为此买单。


【博览财经特稿】各项指标显示,全球经济正在以出人意料的速度下滑,可能正在进入史无前例的“超级衰退周期”。

在美国,虽然就业率仍然保持高位,但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用工缺口,导致工资不得不大幅上涨;最为严重的是,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跌落到次贷危机最低点附近,如果FED不能顺利的加息缩表,通胀螺旋态势可能很难得到实质性缓解;如果供给体系得不到快速修复就贸然收缩,美国经济步入滞涨状态几乎不可幸免。

在日本,1季度GDP实际增长率为-1.0%,同时核心CPI超过2%创十年新高,出现了久违的滞胀态势,日元汇率也令人惊异的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跌到了20年新低。这一切都昭示着发达国家还没有退出非正常的货币政策,经济却提前进入了衰退的前夜。

美国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接近历史新低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第一季度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稳定,但第二季度很可能迎来多年新低。东南亚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竞争对手,虽然在中国疫情期间获得一些新增的订单,但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我们较为悲观的发现是,疫情对中国造成的一些伤害可能是长期性的,比如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塌缩,社会对市场经济预期的不稳定及民营企业的信心大幅降低等。很显然,如果说过去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接下来的几年很可能会出现反面的效果——要素红利转变为要素负债,全世界都需要为此买单。

我们做出这样悲观的判断,当然不仅仅依据上面只是出现端倪的现象,而是根据更深层次的大变局——国际冲突、战争,以及庞大的债务泡沫。或者说,全球经济站在了国际政治冲突或战争周期,及全球超级货币或债务周期叠加的顶部。

西方诸国希望通过自动化的技术摆脱对中国供应链体系的依赖,并寻求更符合其地缘政治战略的产业空间比如向东南亚和印度转移,但这个转换的艰难程度被大大低估,因为制造业产业链是一种生态体系,生态的演化最需要的变量是时间。

这个从快速恢复的卢布汇率以及战争期间改善的俄罗斯财政状况就能看出。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欧洲的能源刚需从过去依赖俄罗斯转为依赖美国,谁知道未来对欧洲、欧元会带来什么样的新的国际政治后果呢?

1655710271694953.png

国际政治层面的冲突将使本次经济衰退在短期内复苏无望,甚至会加剧经济的衰退。如果全球的环境从过去的“和平与发展为第一主题”,转换为更深层次的国家安全焦虑以及为捍卫这种本可能是焦虑幻觉的安全感而付诸的行动,各国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也就失去了重要性,或者要为其它更重要的目标比如战争服务,这种情况下经济衰退只会更加严重。

判断全球即将进入超级衰退周期的第二个深层次依据,是一百年以来的超级债务或货币周期,已经走在了危险的顶部。从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开创的货币大放水先例,在本次疫情危机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美联储一年多的时间内资产负债表竟然飙升近三倍!

这无疑是一种通胀螺旋和滞胀。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正陷入极其艰难的两难困境:一方面要治理通胀,不得不加息缩表;另一方面要防止衰退以及资产泡沫的破灭,又不得不继续维持庞大的债务和货币。这种困境几乎让过去十年的直升机撒钱式的量化宽松走到了末路。

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将超过全球气候问题

然而到了今天,印钞机的货币万能论正在被逐渐证伪,经济的真实增长并不能被凭空印制,当人们开始感受到通胀带来的痛楚,债务的冰山也开始消融(债务通缩),货币幻觉就会进入“梦醒时分”。

普遍的人口老龄化, 持续恶化的贫富分化,则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慢性病,到今天在疫情危机的加速发酵下,也将成为超级衰退周期的催化剂。就连美国这样通过开放的移民政策保持就业活力的国家,劳动力市场也正在面临躺平和佛系的困境,更不用说绝对人口增长正在萎缩的日本和欧洲。

尤其严重的是人们对市场经济和民营资本及企业的怀疑和忧虑,将大大扼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经济动员能力。人作为生产要素和需求主体的双重作用一旦同时失去活力,现代经济增长将失去最为根本的微观基础。哀莫大于心死,何况是年轻人的心死,无疑是另一种“老龄化”。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滑入前所未有的超级衰退周期也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期间,各国政府每一次的危机救助政策,都不过是一次衰退中继、暂时性的反抗,但终究抵御不了周期和大危机的宿命,直到一个真正的新周期诞生。这个新周期很可能不再是技术层面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而是制度层面的科斯—诺斯周期,或者是一个普遍的以中国人为主的价值觉醒周期。(来源:西泽研究院(wendao-thinkers) 作者:赵建)





人物广角




一个“王思聪都不敢跟他比有钱”的人 “沪上皇”身世之谜浮出水面
【研究员】:

思聪发微博的那一年,秦公子名下一辆价值1300万的保时捷918,撞到了沪上街边的一棵树上。据说,秦公子的千万座驾是借给朋友开的,出事后面对手足无措的友人,秦公子大气地说:车无所谓,人没事就好。你们这些富二代怎么回事?


【博览财经特稿】这个市场连内幕消息都赚不到钱了,小散还勾心斗角个什么劲啊。2014年的时候,首富之子王思聪在微博上说了那句名人名言:我交朋友不在乎他有钱没钱,反正都没我有钱。

据说思聪当时没有回复,随后悄悄删除了微博。

用网友的话说,这是一个“王思聪都不敢跟他比有钱”的人。在圈内号称“沪上皇”的秦奋是个有名的公子哥,家财无数,绯闻不断。至于他的家世,连最八卦的营销号都讳莫如深。

坊间喜欢传“南秦奋,北思聪”的说法。但熟读金庸的韭菜斯基说,英雄一旦要南北齐名,那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打肿脸充胖子的。最近,这位号称“沪上皇”的身世之谜,因为一则证券违规处罚,浮出了水面。

事情不复杂,不过得从2016年说起。那一年的6月份,上市公司鑫茂科技打算收购另一家公司微创网络,两家实控人前前后后讨论下来,初步的收购方案已经谈得七七八八了。

既然是20年的故交,两个叙旧的人哪能不聊自己的产业。至于聊了什么内容,聊得有多深,外人不得而知。只知道秦嗣新前脚把钱借给徐洪,后脚就安排从他人账户,给儿子秦奋的户头上转了8000万。

1655714828763932.png

比起1000元买20只基金的00后们,秦公子显然没有做到分散风险,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但面对这么明显的内幕交易,秦公子却辩称,自己对资本市场没有兴趣,不知道基本市场概念,随意看行情软件看到了“鑫茂科技”这只股票。用他的话说:没有做过研究,像买彩票一样买了,凭感觉决策。

处罚倒像是在警示不敢内幕交易的人

当然比秦公子还惨的还另有其人,案卷里还提到了当时广州证券的一名叫唐云的员工。这位仁兄显然要激进得多,在得知内幕消息后,他动用了近10亿资金操纵24个账户内幕交易鑫茂科技。

秦公子和老唐不知道是记性太差还是刚入股市,不知道听没听过那句股市名言:听董秘的赔一半,听董事长的全赔光。

对于秦氏父子内幕交易的行为,证监会最终做出了罚款60万元的决定。这个处罚挺严重的,起码秦公子今晚去夜店的消费指定是没了。据说秦公子在刘畊宏刚爆红的时候,曾经空降直播间,一个半小时里硬是刷了80多个嘉年华,算下来价值25万左右。

但对于这个罚款金额,网友们显然是有异议的。远的不说,拿今年首例内幕交易判罚案来说,上市公司青海华鼎一位任职多年的董事,把内幕消息透露给自己的亲妹妹,助她短线操作获利。监管层最终给出的处罚是,15.57万元的盈利全部没收,同时还罚款50万元。但这起内幕交易中,董事的妹妹前后也只动用了115万资金。

都说处罚的目的是警示,但对秦氏父子的处罚,怎么倒像是在警示那些不敢内幕交易的人:都出来炒股了,你们还差这60万吗?

但反复翻看这个案情通报,觉得这个事情还没那么简单。罚款60万倒在其次,这个消息主要是讲给大家听:秦奋的爸爸究竟是谁?

现在案情公布,富二代秦奋的老子,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富商巨贾,是一名名叫秦嗣新的、被湖北十堰公安抓过的赌博集团首要分子。而秦嗣新早年在澳门做叠码仔起家的往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扒出。

罚款60万这点钱对富二代来说,也就夜场多开几瓶黑桃A的事儿。但扒出身世害富二代丢了面子这件事,是秦公子摆多少桌都赚不回来的。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监管层里,还是有高人啊。

这个小秦还是年轻气盛。世家公子哥纨绔到了头,圈子里也就送了个“京城四少”的称号自娱自乐一番。上海滩的水那么深,藏了多少呼风唤雨的真龙,长着多少根深难撼的大树。你们倒好,上来就封他当“沪上皇”。这得要多硬的命格,才能担得起啊!(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波旁斯基)





再清楚不过表明原因 中国第一个高级官员疑似“炒房”落马
【研究员】:

这则报道,对于陈任期内房价的描述是这样的:2020年上半年,深圳房价累计上涨11.35%,同期上海累计上涨4.72%,北京累计上涨2.81%,广州累计上涨0.23%。而据贝壳找房、中原地产的公开数据,2020年深圳10个行政区,二手房价格平均涨了22%。


【博览财经特稿】在中国,官员落马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贪污,什么不当收入,什么权色交易,什么重大失职,如果你每天都去看看新闻联播,相信这方面的名词一定不少。

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国内还有这样的政治空气——房价能大涨,甚至暴涨,则是政府的功劳,是市长的功劳,因为这代表该城市经济发达,城市有钱。

1655714465764179.png

现在轮到了前任市长

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市管优秀专家,主编和参编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设计标准。

2000年,他还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2001年,陈如桂任广州市建委副主任开始,陈正式进入了仕途的快车道。先后担任广州市建委主任、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广州市政法委书记等职务。2016年,陈调任中山市委书记,刷到了地方一把手的从政履历,进而在1年后的2017年,调任深圳市长。

面对机遇和挑战,深圳必须用更大的决心,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快速增长,为全省、全国做出贡献。他也公开表态称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实体经济、工业投资、营商环境改革、安全生产等重点事项。

积极引入人才,深圳成了全国年轻人流入最好的城市,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让全国的优秀人才趋之若鹜。另外,高科技产业、高等教育发展也很不错,深圳大学收分已经超过了许多国家985高校。

1655714537417035.png

1655714562370614.png

当年8月,“深房理”案件联合调查处理工作组发布消息,经初步查实,“深房理”涉嫌房产众筹和代持、违规套取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虚假广告宣传、隐瞒收入偷逃税款、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非法集资等多项违法违规问题。

随着事情越来越深入,涉及此事的高级官员越来越多,先后落马的金融系统高管包括招商银行原行长田惠宇(建行深圳分行原行长)、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原行长王业、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原行长陈许英、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原行长邹建旭、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原行长朱慧明、包商银行深圳分行原行长潘慧盛、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原行长许涛、国开行广东省分行原行长吴德礼等。现在,轮到了前任市长——陈如桂。

那么陈的落马是否真的和房价有关,和炒房有关呢?

1655714588876239.png

当然,对于陈和深房理案件牵扯没有描述,因为案件还在审理,陈案还在调查,这需要纪委做出结论。

《中国新闻周刊》能用这样的标题,能用这样的文字,能用这样的论述,陈如桂案涉及炒房问题,基本上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了。对于这样的一个开先河,我们可以得到三个结论:

城市房价暴涨,虽然中央不赞同,但更多的是评价此人“工作不全面”,尤其是在经济还能比较好的发展情况下,更是可以容忍。

第二、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不能介入炒房。深房理很可能介入陈案,要不然也不会有一句——该事件爆发后不久,深圳官场出现大规模调整。

在中国,每一个大案,尤其是涉及高层的案件,都是有象征意义,政治意义,薄案,郭案、周案,皆是如此,陈如桂案虽然没有他们重要,但是其政治含义是一样的,是具有警示作用的。

在这个时间点国家点出了陈案,也是告诫现任的官员,要重视房价问题,要重视楼市稳定,从这个意义上看,陈案更是一种杀鸡给猴看的警示作用。(来源:米宅财经(ID:mizhaicaijing) 作者:无问先生)




社会热点




拉动中国经济大盘 不是继续推行“重生产、轻消费”的老一套
【研究员】:

在快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投资自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在快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结束以后,厂房设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这三大类投资都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维护性投入阶段,不可能继续维持巨大增长规模。


【博览财经特稿】4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调查失业率超过6%,年轻人失业率达到18.2%。消费的超预期下滑有可能引发恶性循环:疫情防控导致消费减少→企业营收下降→员工收入减少→紧缩消费……就像飞机因为速度过低而陷入了“失速尾旋”风险。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除了学界越来越多专家呼吁稳消费。不久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消费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在促消费以稳增长正逐渐成为各方面共识的情况下,应尽快克服决策上或执行上的体制惯性,克服对稳消费缺信心、不放心的传统决策观念,深化对消费引领作用的认识,及时出台足够力度的万亿级消费补贴,才能避免消费失速带来恶性循环风险,以千钧之力扭转下行势头。

在快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投资自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在快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结束以后,厂房设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这三大类投资都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维护性投入阶段,不可能继续维持巨大增长规模。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不可避免,同样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能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少,其边际效应越来越低。

1655715191924169.jpg

在特定的阶段,只有消费能够将潜在的生产能力激活成为现实的经济活动,就像那个“萧条小镇”案例所说的:原本一个陷入经济萧条的小镇,有一天来了一个旅人,这个旅人拿了100块钱去旅馆住宿,店主把收到的 100 块钱给了屠夫买猪肉,屠夫把赚来的100块钱用来理发,理发师又把这100块钱买了衣服……在外来的100元消费能力注入后,萧条的小镇就这样复活了,这就是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2021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2000美元,逐步向高收入国家靠拢,在走过特定的发展阶段以后,在需求侧更多地靠消费拉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整体来看,后工业阶段的经济体大都是以消费为主的增长动力结构,消费才是对经济循环发挥牵引带动作用的因素。2020年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4.82%(2021年支出法GDP数据尚未公布),2021年中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4%,二者未来必然都将逐步提高到70%以上。

居民收入增长受挫是中国消费下滑的根本原因

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分项来看,2022年一季度与2021年同期相比,工资性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下降了5.8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增速下降了14.1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增速下降了10.9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增速下降了3.7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增速下降幅度最大,这表明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业主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而财产性收入主要以股市、债市、房租收入等为主,代表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所受的严重影响。从四、五月份的情况看,二季度居民收入下滑情况将远远大于一季度。

上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反映到2022年一季度,而二季度以来全国性奥密克戎变异株多发疫情的冲击尚未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从居民收入端发力,扭转居民的收入预期,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才是真正促消费。

2009-2012年间,中国曾出台过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主要措施是购置税减征,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加快老旧汽车报废等针对性刺激政策,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的消费补贴政策等。放在当下,由于耐用消费品基本普及,这些主要针对汽车家电等“大件商品”消费的政策的边际效应不比当年,再加上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减少,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意愿进一步降低,这些措施更难发挥以往的效用。

在居民消费能力严重受损,消费意愿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从供给端发力其效果远远不如直接补贴消费者,只有让消费者瘪下去的腰包不再那么“羞涩”,恢复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才能使厂家和商铺有充足的订单和客流,让市场主体开业就能有收入、有利润,才能真正的“保市场主体、保就业”。而扭转消费下行趋势,让消费发挥牵引带动作用和持久拉动力,关键在于迅速改变居民收入下滑势头,必须转变观念,从收入端入手,从消费端发力,而不是打着稳消费的旗号,继续推行“重生产、轻消费”的老一套。

以万亿级的大规模消费补贴,重启内循环

2020年以来,美国政府出台了至少六轮财政补贴计划,其中三轮以上针对家庭部门、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包括带薪休假、税收抵免、食品援助、失业救济等形式的补贴、补助和资金支持,拉动美国居民收入快速上行。据专家测算,2020年4月至12月,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月均增速达到8.4%,4月增速更高达17.2%。其中,政府福利转移支付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疫情前的18%大幅上升至25%左右,约占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的97.2%。2021年1月美国居民收入同比增速达到13%,2021年3月升至30%以上。居民收入的增长迅速带动消费增速上行,2021年3月以后,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由于消费占美国GDP的比重超过80%,消费的快速恢复带动美国经济迅速复苏,2021年美国GDP实际增速达到5.7%。

2020年疫情发生以后,各地逐步都有一些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的实践,从前期部分地区的实践来看,都取得了好的效果。有学者对2020年3月至5月28个省市自治区的170多个地级市发放了190多亿元消费券进行调研后发现,消费券发放两周内核销率多在6-7成,关联消费倍数(关联消费金额/消费券核销金额)在3.5-17倍之间,说明消费补贴政策得到了消费者较好的参与和使用,并且产生了明显的超额消费乘数效应。如果借鉴深圳等地的经验,将消费券与现金补贴方式相结合,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更大。

总之,面对消费超预期下滑有可能造成中国经济的“失速尾旋”风险,只有尽快出台万亿级别的大规模消费补贴政策,以消费引擎重启内循环,才能稳住中国经济大盘,增强国民凝聚力,引领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来源:FT中文网 作者:滕泰、张海冰、何秉轩)





为了让银行多放贷这回“央妈”拼了 苦等的接盘侠迟迟不来
【研究员】:

这只是两个鲜明的案例,它们的背景则是2016年开启的那轮房价暴涨。在那轮资产泡沫当中,全国房价普涨、只要是房子都在涨……少则涨幅50%以上,多的则翻倍不止,也正是在这种财富暴涨的刺激下、很多人奋不顾身的加杠杆买房,只要稍微有些政策利好、就蜂拥而入。


为了让银行多放贷、多印钞,央妈这回真拼了

5月23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召集24家主要金融机构召开货币信贷形式分析会,要求各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同一天,央行召开银行业全系统贷款形式分析会,具体部署信贷增长工作措施。

为了让银行多放贷、多印钞,央妈这回是真拼了。在信贷放松、加速印钱的强烈信号下,很多人又嗨了。毕竟根据过往的经验,每一次信贷宽松总会引发一轮资产泡沫……有人财富暴增、有人高位逃顶、当然也有人站岗接盘。

截至目前,已有上百个城市放宽了楼市调控、甚至不乏大招狠招,除了常见的房贷降息及买房补贴、放松限购限贷外,甚至出现了最低20%的首付政策,可房价在经过短暂企稳后、又回归清淡,让很多准备套现离场的人大失所望。

之前,大家热衷于研究各种破限购限贷、增加信贷额度的黑科技,可在底层房价不涨的面前,这一切都没了意义、反而在反噬。这几年,大家都在苦等接盘侠……如今,接盘侠要来了么?

2017年4月,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设立。在发布信息的当晚,众多炒房客驱车前往蜂拥抢房,几乎不计价格不计涨幅、只要房东愿卖就全部拿下,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

这只是两个鲜明的案例,它们的背景则是2016年开启的那轮房价暴涨。在那轮资产泡沫当中,全国房价普涨、只要是房子都在涨……少则涨幅50%以上,多的则翻倍不止,也正是在这种财富暴涨的刺激下、很多人奋不顾身的加杠杆买房,只要稍微有些政策利好、就蜂拥而入。

可如今回首,他们大多都站在高岗。雄安和丹东的炒房客都被高位套牢、环京的买房人资产跌幅50%不止、环深的买房人资产跌幅20%不止,天津/石家庄/郑州等地的买房人至今站岗在2017年,深圳/东莞的房价虽在2020年又涨一波、但2021年入场的又站岗了。

因为路径依赖,大家较少研究城市、区域、产业、行业,反而过分依赖信贷周期的松紧……加息升准意味着信贷紧缩、理所当然的认为房价要跌,降息降准意味着信贷宽松、又理所当然的认为房价要涨。

大家对买房不再抱有热情

今年2月,以按揭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1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减少459亿元,到了4月份、居民房贷相比去年再次减少605亿,数据反映的是流入楼市的资金减少。

而从去年底起,包括房贷在内的信贷都在宽松,也就是说不是银行不愿意发放房贷、而是没有人申请房贷,这说明大家对买房不再抱有热情。不仅不买房、不申请房贷,甚至不少人还在提前结清贷款,“这届年轻人不想给银行打工”的话题一度登上网络热搜。

本来想借助信贷宽松来一场资产泡沫,没想到因为钱印不出来(贷款就是印钱,没人贷款、自然印不出来钱)、资产价格迟迟涨不起来。

与之相反的是价值投资,追求的慢钱、持续的现金流、与社会财富稳步增长相称的资产增值,只是这个过程太慢、太耗人,远不如一次财富暴击来的刺激过瘾。所以不少人喜欢all in、一把梭、满仓全上、赌徒心理严重,幻想着一劳永逸、逆袭翻身,从不考虑后果。

当幻想着躺赢躺赚、暴击逆袭的一批老人,遇到了躺平佛系、不愿再内卷的一批新人时,就出现了当下的尴尬……苦等的接盘侠、迟迟不来,最后自己成了接盘侠。(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作者:米筐老A)




形势分析




纷纷关上“大门”的结局 通胀在可怕的演变
【研究员】:

如果说,发达国家开始抽水减少市场货币供给,逐渐将国内通胀压下去,那么近段时间部分国家限制出口则是通过缩减供给进一步抬高全球通胀。这有点儿像跷跷板。前者通过缩减货币供给刺激需求减弱;后者“屯商品”满足国内需求,会让市场产生“供给短缺”的心理预期。


【博览财经特稿】贸易保护主义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连印度也开始加入,先后关上小麦、铁矿原料出口的大门。发达国家代表消费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代表拥有生产资料的生产端。

叠加产能过剩缓解、碳约束和地区冲突,我们甚至可以说,即便短期的冲击消退了,全球的整个通胀水平也极有可能“更上一层楼”,并成为一种常态持续好几年。对整个证券投资市场的影响将变得极为复杂……

通胀一直以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剩导致的,即市场的货物数量变化不大,而货币数量变多,导致价格上涨。而此次的通胀除了为应对2020年疫情各国大放水外,货物供给也出了问题。

也就是说,近17%的农产品需求国即便有钱也很难得到粮食。印度在5月13号的政府通知是这么描述的:“为控制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充足,印度政府宣布立即禁止小麦出口。”

除了印度,这种“只进不出”的现象也发生在其他许多国家,并呈进一步蔓延的态势。

全球通胀导致一部分国家的CPI上涨,上涨过快迫使“自保”而限制出口,限制出口又会进一步推升全球通胀——这是一个逻辑上的死循环。

东南亚其他国家会不会也大面积出现类似于印度这样的操作?中国对印度会不会也限制某些产品和技术的出口?

子弹越用越少,药效也越来越差

比如,以前正常情况下的通胀在2%上下浮动,以后的正常情况,通胀可能在3%上下浮动。这就会对国家的货币政策、资产的重新定价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之相对应的是,经济增速也需要更上一个台阶才能缓和这一部分通胀上涨带来的购买力加快缩减的矛盾。

经济的增速情况: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速长时间低位运行(中枢为3%),作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的老大哥之一的中国在09年以后,经济增速也有原来的10%以上,持续破8、破6。

图:中国GDP增速趋势

只留下一地鸡毛(债务)。一方面通胀抑制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一方面经济在没有获得新的增长点之前又需要刺激来推动经济增长。通胀、货币刺激(债务)成了一对暂时不可调和的矛盾,亟待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化解。

影响最为深远的恐怕是资产定价。费雪在1928年提出货币幻觉的概念,即人们只考虑货币的名义价值而忽略实际购买力的心理错觉,表现在炒股上就是通货膨胀对股价估值偏差的影响达80%,表现在债券则会要求更高的收益。

《通货膨胀与股票估值偏差的非线性关系分析》一文指出,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通货膨胀对股票估值偏差的冲击影响较大,货币幻觉导致股票价格的波动加剧。看来,以后短线炒股的日子会更加惊心动魄。

掌握初级生产资料的企业因为商品涨价就会活得很滋润,中间的企业则持续地受制于成本压力,掣肘盈利预期。比如猪肉企业,就连生猪的老大哥牧原都快承受不住了被问询,是否存在流动性,是否计提损失等等。

不过,新的技术与可替代产品的出现会消除这种变化。比如,碳中和对供给的冲击而带来的价格上涨,会加剧新能源的开发投入,新能源替代煤等,就会抹平传统能源供需失衡带来的通胀。替代的过程有多久,我们承受通胀痛苦的时间就会有多久。(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作者:和卿)





资本市场改革面临“背水一战” 美国留给中概股时间不多了
【研究员】:

结合其中部分在美上市公司来看,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含有非公开的、甚至是非常敏感的信息,比如战略能源储备、油气储能等等,它们往往关乎国家利益甚至国家安全,不是可以轻易公开的内容。这也是中美双方众多分歧之一。在美股中概股面临“退市风险”背后,更多的还是国家发展问题。


【博览财经特稿】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建议,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牵头,成立应急工作小组,联合国内头部证券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加强与中概股公司高层的沟通,开辟“绿色通道”,探索科创板吸收美股中概股回流机制。大市值公司回流科创板有助于建立示范效应,助力科创板健康发展。

目前有超过250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按照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上市企业如果连续三年使用未经PCAOB审查的审计机构,将会面临交易禁令。这意味着2024年可能会出现中概股因为进入HFCAA名单,从而面临退市的情况。

《华尔街日报》表示,“即便中国在一些问题上做出前所未有的让步,这也可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有知情人士对其表示,如果达成协议,PCAOB需要数月时间来进行检查,实际上留给中美双方进行磋商谈判的时间仅剩几周。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观察者网:审计监管问题,尤其是可能涉及大量敏感信息的审计底稿,是中美此番争议的焦点。今年3月以来,中美双方都释放了不少跨境监管合作的积极信号。不过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只是名义上对所有非美国本土企业“一视同仁”,综合美国国会在急于推动“缩短退市观察期”等立法方面的动态来看,还是可以看到美方对中概股以及中国的“特别关注”。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看待目前中概股遭遇的危机?

中概股为什么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遭遇集体信任危机?很多人会想到曾自曝财务造假的瑞幸咖啡。瑞幸曾经创造了成立十八个月即上市的记录,同时它也创造了上市一年零一个月即退市的记录。在中美关系紧张时,瑞幸财务造假这一单一事件,可能会被无限放大。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美股中概股集体遭受信任危机,这件事要负一定的连带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瑞幸事件”其实只是导火索。

瑞幸刷新了此前拼多多、趣头条创造的赴美上市最快记录 社交媒体截图

从“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的口径来看,他们建议披露的信息包括:中国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包括直接补贴、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政策等);提供这种支持的条件(例如出口业绩、从特定的当地生产商采购要求、指派党员或公职人员担任公司职务等),以及公司内部的党委和党员情况(包括职务、职责、政府公职经历)等等。

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在具体产业上,中国的高速发展已经让美国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方面。不难发现,在中美竞争难有转机的背景下,在“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信念支配下,任何威胁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实体,都可能受到美国当局的特殊对待。

观察者网:确实如您所说,3月以来若干批《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更新中,大量国内外耳熟能详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先后上榜,每次都引发了市场和舆论的广泛讨论。这些企业为什么要去美国?您能否讲解一下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甚至互联网等科技行业发展的意义?

究其原因,除了国内资本市场的门槛太高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IPO之前,大多数公司都接受了来自美国、日本等海外VC的投资。在中国资本账户仍受管制的背景下,选择在美国上市是早期投资退出的最优方式。当然这还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有关——美元融资有助于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

1655796371371363.png

长远来看,在海外资本因素以外,国内市场和产业政策的支持与保护,其实对于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当然问题随之而来,比如具体到公司层面,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政府官方文件就曾多次批评中国政府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领域等的“不公平竞争”行为,这就是双方观点冲突的一个表现。

资本和科技创新,构建了美国现有霸权地位的护城河。在中国快速崛起,乃至今后甚至未来的中美竞争中,资本、科技、创新必将成为关键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概股信任危机也好,中美审计风波也罢,它们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结合产业来看,企业没有二级市场退出方式和高估值的吸引力,那么它们吸引早期投资的难度将增加。如果没有早期资本的加持,那么企业的市场边界就会显著收缩,这对于盈利的规模门槛越来越高的互联网信息产业可谓是致命打击。这样一来,更为广泛的压力就很直观了:如果没有市场资本的加持,那么从基础科学到创新,再到创新的扩散和产业链的形成,都将难以实现。

邵宇:A股必须将好企业留在国内,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外部环境来说,过去20年,中国新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壮大,更多地是依赖境外资本和资本市场(例如美股、港股等等)。究其原因,其一是任何国家资本的积累都需要经历工业化的过程;其二是国内资本市场制度仍然是为工业化服务的,制度更新落后于产业发展。

从内部条件来看,最近10年国内风投逐渐兴起,但A股上市融资条款对新经济企业并不足够友好。其一是3年连续盈利的要求,其二是IPO审核周期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积极的变化,比如科创板制度创新,就是有的放矢地补短板,去适应新经济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征。

2019年7月,科创板鸣锣开市 新华社图

虽然金融委最新表述仍是支持企业在境外融资,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肥水不流外人田”,A股必须将好企业留在国内,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够在40年的时间里创造经济建设奇迹,其中一个重要的解释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抑制的制度安排,为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出现了变化:资本短缺已转变为产能过剩;需求扩张,正面临效率下降和外部掣肘的双重约束。

因此我建议,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牵头,成立应急工作小组,联合国内头部证券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加强与中概股公司高层的沟通,开辟“绿色通道”,探索科创板吸收美股中概股回流机制。大市值公司回流科创板有助于建立示范效应,助力科创板健康发展。

1655796421511992.jpg

此外,还可以逐步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相关金融业务的限制,这也有助于增强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竞争中的自生能力。

当然,保持财政、货币纪律和维护汇率稳定,这些都是必要的举措;包括维护香港社会秩序稳定,支持香港金融中心建设,提高港股与A股的互联互通程度等举措在内,未来我们有很多方面可以思考。

结合证券行业,我还想补充一点:没有“航母级券商”,中国资本市场就难以获得定价权。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性机遇体现在哪里?我认为,它体现在中国增长动能从要素投入,转向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的转型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机会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等方面。

观察者网:在中概股深陷“退市潮”争议之际,受高通胀和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美国股市其实同样在压力之中。在资产保值等问题上,有知名美国投资人甚至直言,现在的现金和美国股票都是垃圾。不过放眼全球,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在承压。我们到了拼内劲、比韧性的时候。站在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角度上,您觉得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向?对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年初至今跌超27% 谷歌财经截图

我是一个投行的经济学家,但我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我们有一家共同的母公司——中国。面对百年变局,我们要有一份商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关乎中国在未来5年、10年,甚至15年的发展。从十四五规划出发,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框架:我们要让资源优化配置到核心的领域、区域、行业和企业,让海内外投资者,甚至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分享下一轮增长的关键红利。

站在这个角度上,2030年实现碳达峰,其实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表。如果我们的研究是正确的,那么在到达碳达峰的时刻,也很可能是我们城市化、工业化结束的那一天。我们现在的城市化率是64%,大概率还会按照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率向城市群推进,也就是在2035年左右。

1655796468941776.jpg

这里并不是说经历了这个过程以后就没有增长,而是说这个增长会像大部分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那样,经济增速游走在1~2%的水平。根据我们的测算,在未来15年里,中国经济的GDP走势大概是:今年到2025年每年是5%左右,再过5年在4%左右,最后的2035~2040年大概是在3%左右。

对于我们的国家而言呢?在这个时刻里,我们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科创、产业发展。在互联网、硬科技、医药等领域上,这些年围绕中概股退市、手机芯片等话题争议不断,很多中国企业的遭遇,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这背后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如果没有创新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赢得科技上的竞赛。美国也不迷糊,相比特朗普时代,科技领域的竞赛不是放松了,而是更加激烈。

1655796492812805.jpg

那么我们最新的产业革命,关键动力源头在哪里?

那么谁来先行先试呢?在“十四五规划”里头有10个关键的场景,包括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等。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让新技术有用武之地、让能够使用这些新技术的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导和领袖,在资本市场中形成巨大的估值示范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体系调整也会提供创新能力。

从这里出发,我们才能真正地完成平台打造、人才赋能、科技驱动和资本助力的“四位一体”闭环,才能够真正启动一次有足够量级的,而且能够站在全球之先的产业革命。大家必须意识到我们现在的责任之重大,我们需要一场巨变,就要有一场“化学反应”。(来源:观察者网 采访:周毅 编辑:周远方)




社会透视




“冲动消费减少,可选消费受挫” 提振消费到了关键时刻
【研究员】:

在北京工作了五年多、目前待业做兼职的赵雨菲,对于大额消费品也更加谨慎。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可选消费受冲击较大,化妆品、金银珠宝、通讯器材和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降幅均超过20%,而粮油、食品类等生活必需品保持了增长。


【博览财经特稿】付文遥完全不打算在疫情后“报复性消费”。4月被裁后,她一直没落实新工作。收入的大幅下降与未来的不确定性,让她不得不在开支上有所缩减。“非必要消费减少了”,与之前有稳定工作相比,付文遥少了很多“可有可无的开销”。

在北京工作了五年多、目前待业做兼职的赵雨菲,对于大额消费品也更加谨慎。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可选消费受冲击较大,化妆品、金银珠宝、通讯器材和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降幅均超过20%,而粮油、食品类等生活必需品保持了增长。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核心因素。应届生就业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及行业受疫情影响导致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加上收入差距变大,都会影响消费能力。去年毕业后考研失败的林熙入职了一家北京的外包公司,第一个月到手工资只有3000多元,消费随之减少。在上海从事短视频拍摄行业的孟伟最近刚收到降薪的通知,他随后停掉了花呗、信用卡,未来偏向于存钱而不是花钱。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近日撰文总结:“企业经营愈加困难,有效融资需求十分乏力,企业投融资意愿严重不足,有钱也不投、给钱也不借、价格低也不借;居民部门也是一样,无论缺不缺钱,都不花钱,既不买车,也不买房,无论是居民户房贷、非住房消费贷还是经营贷,均出现了负增长,其中个人按揭贷款更是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的‘净偿还’,居民全面去杠杆的趋势明显。”

1655797167755966.jpeg

冲动消费减少,可选消费受挫

能够负担起海外硕士数十万元的花费,付文遥家庭条件不错,父母一直给女儿力所能及的支持。在她上学时,只要东西价格不太夸张,都是“想买就买”。她还清楚地记得,英国商场里卖的ysl口红是27英镑一支,对她来说再普通不过。回国前,她在免税店买了好多口红、香水,到现在都没用完。然而,上班以后她就再没买过100元以上的口红。

今年,付文遥的消费习惯更加谨慎。她平时记账,要求自己在每个月房租以外的花销不超过2000元。有时候,她觉得自己的消费甚至有些“苛刻”,在有聚会、开销多的那个月,她会刻意减少吃饭的花销,午饭常常在便利店花10元以内解决。

4月,入职一家新公司后不久,付文遥在试用期被裁了。待业期间,她会把房租水电平摊到每天来计算支出。每天一睁开眼,就要付出去几百元的基本生活费。

各种常规任务也可以攒积分。每天看银行App上的文章,攒积分也可以换还款金,“虽然没几块钱,但也是钱。”付文遥说,北漂的不确定感很强,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好像在悬崖边上,没有后盾也没有人能拉自己一把。

“现在只能节流了。”付文遥一直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出于对未来收入的担忧,她把开支一降再降。由于吃住都在家里,开支减轻了,衣服、香水等可有可无的东西也不买了。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分析,影响消费有多个因素。首先是供给冲击。本土疫情多发频发,波及全国多数省份,部分企业减产停产。”赵萍指出,4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明显下降,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也继续下降,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明显回落。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冲击导致消费场所、场景减少,消费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其次是需求收缩。由于疫情导致社交场所、社交场景减少,旅游、餐饮、工作场景明显减化,相关的商品消费需求也出现减少。再加上预期转弱,冲动性购买行为大幅度减少,消费更趋理性谨慎。

消费降低也体现在贷款减少上。央行发布的《2022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4月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 亿元,同比少增 1861 亿元。

1655797255266147.jpeg

失业率上升影响消费

赵雨菲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广东人,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顺理成章留了下来,从事成人教育工作。2020年工资最高时,一个月能拿一万八。“这在教培行业不算高。”赵雨菲说,但已经能支撑起让她满意的日常生活。她出生于农村家庭,对“精致”的生活没有太大向往,即便买过一瓶一千多的面霜,对于奢侈品的追求也只是很短暂的,“买这些挺虚无的,我能过个小日子就可以”。

赵雨菲一直没有积累财富的目标。她在大公司工作过,却经常陷入焦虑和抑郁,后来就尽可能放低了期待。“放松一点”,她说,她没想过在北京买房定居,光靠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希望。

赵雨菲此前并未对行业前景过多担忧,即便是在去年大调整教培行业时,她也认为自己做的成人教育不会受到波及。但情况却很快发生了变化。由于行业整体受影响,公司融资越发艰难,资金流趋紧,今年1月份,她所在的组整组被裁,接到通知的第3天就拿了赔偿走人。

她搬离了之前的房子,现在的房租比之前少几百元,但也要2500元左右。加上每个月2000多元的社保,她时常入不敷出。她不得不把开支减半,日常开销压到了1500元。衣服、化妆品已经很少买了。在家办公,两三个月才会见一见朋友,社交花费也少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是能用则不换新。她之前习惯点外卖,现在每天都至少会做一顿饭。

1655797308578365.jpeg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在经济下行持续时间较长、当前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其对就业及居民收入的影响,对基本民生的影响。

消费偏弱或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表示:“此前消费在整个GDP中的占比持续提升,经济结构逐渐改善,然而发生疫情后消费就垮下来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此前撰文称,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依旧非常弱,对政策刺激处于无感状态,不想扩大投资和消费,只想有钱还债,已经呈现一定程度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迹象。消费偏弱的格局在疫情没有得到根本和完全控制的情况下,恐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张立群认为提振消费是一个系统工作,促进消费的基础在于保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在两年疫情持续冲击之下,市场主体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大,尤其是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的困境尤其突出,而就业恰恰是要靠这1.5亿多市场主体来支撑。目前围绕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力度在显著加大,确保市场主体能够渡过难关,在经济全面恢复向好的基础上,尽快增加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和形势好转。

赵萍也提到,目前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以上来自于工资,中小微企业是就业的主力军。提振消费,要通过减税降费帮助帮扶困难企业,稳住市场主体,帮助受到疫情影响更大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就可以促进实现就业目标,稳住居民的收入预期。此外,赵萍认为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通过研发经费所得税前扣除,以及发放研发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以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激发消费潜力,提升消费体验,促进供给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

“政府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和消费补贴力度,减轻消费者在公共服务支出方面的负担,让其轻装上阵,拥有更强的消费实力。”赵萍建议,财政资金相对充裕的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或者其他消费补贴等方式,促进消费市场恢复增长。

王军则认为,目前稳增长、稳投资的“主力军”无疑是基建,但基建投资的持续扩张受制于债务风险管控和投资回报率高的优质投资项目稀缺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可持续性不强。从短期来看,稳增长的核心应该是稳消费,稳消费的关键是财政政策扩张,财政政策扩张的最优抓手是消费券。

据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全国超过50个城市发放了消费券。就发放行业而言,汽车、家电、餐饮、文旅等是本次消费券发放的重点领域。在发放方式上,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例如绍兴派发消费券达1亿元,甚至可用于线上外卖。

经济学者普遍认为,消费券作为救急措施,在短期内对消费会产生提振作用。赵萍指出,在消费券重点支持的领域,消费回暖的速度明显提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发放消费券以及2020年发放消费券,都对提振消费意愿,营造消费氛围,促进消费回暖产生了积极作用。面向低收入群体发放的代金券,可以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功能,具有扶贫和托底的作用;面向特定行业发放的,具有折扣券、优惠券特征的消费券,对于消费产生作用是基于杠杆原理,加速消费回暖,帮助受到疫情冲击的行业减少损失。

在一些财政资金充裕的地区,消费券的补贴力度更大。深圳市商务局自5月1日起推出“消费电子和家电购置补贴”活动,消费者购买相关电器数码产品,每人累计最高补贴2000元。

不过,赵萍也认为,消费券的资金毕竟是来自于财政收入,如果长期大规模发放发放可能会增加财政负担,也会导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从长期来看,消费的持续增长还需要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不断完善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

另一个围绕消费券的争议是发现金还是发消费券。张斌认为,消费券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就要花掉,对消费刺激更明显。但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发现金对其纾困作用更明显。

赵萍认为,相较现金,消费券可以直接作用于消费,只有参与消费活动才能获得消费券补贴。如果发放现金,可能会转变为储蓄,并不一定都用于消费。其次,消费券对消费的撬动会产生杠杆效应,可用较少的财政补贴,撬动数倍于补贴规模的消费增长;此外,消费券的政策支持方向更加明确,面向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或企业发放消费券,具有定向扶持作用,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中付文遥、赵雨菲、林熙、孟伟、秦柳为化名)(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蒋芷毓)





好不容易等来复工 一同等来的还有裁员的消息
【研究员】:

没想到刚调整完,3月底,深圳疫情变严重,被隔离在城中村里居家办公了近大半个月。那时,我的工作恰好遇到了点瓶颈,很想跳出那个圈子寻求更多突破,但日常工作杂事多到让我无法适从。那段时间,我在社交平台也刷到不少人抱怨“找工作难”,看得我有点慌。


【博览财经特稿】六月初,疫情平稳,一些城市陆续复工复产,但对于部分打工人来说,好不容易等来复工,一同等来的还有裁员的消息。

其实,疫情反复之下,企业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采取增效降薪的策略本无可厚非,令打工人无法接受的是,有些公司临时通知裁员,不给缓冲的时间。

被裁之后,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疫情之下,他们遇上了最难“求职季”。他们中有的决定回到原来的行业,有的决定逃离互联网,有的决定先“缓一缓”、多挑挑看,但其间冷暖或许只有身处其中的他们才能体会。

阿花:北京 33岁 营销公司

这家营销公司的CEO在网上看到了我的简历,约我面试,第一次就给了offer。但入职这家公司对我来说挑战很大,它所服务的垂类行业我之前没有接触过,同时CEO说,公司主要服务线下企业,受疫情影响,很多活动没办法落地,所以他希望找到一些新鲜血液,帮他开拓线上业务。

整个5月,我们都在居家办公,非常忙碌。等到月底复工的第一天,我上午和客户开完会,直属leader让我整理手头的资源支持这个项目,快要下班时,他微信找我,说要聊一下转正的事情。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觉得自己一定会转正,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试用期没过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不光是我,就连同组的同事都觉得特别突然。因为我们是新成立的部门,这个岗位只有我一个人,不仅从0到1帮公司搭建资料库,还要支持公司各个业务部门。不管从开荒的付出性来说,还是从平时执行的反馈来说,我都没有想到自己会不过试用期,工作十几年来,这也是我第一次没被转正,我根本不能接受。

虽然我被裁了,但是事情的连锁影响并未结束。我的离职很突然,手里还有很多正在执行的项目,公司居然没有人能够对接。而且我的直属leader之前没有做过我的岗位,他接不下来,也不知道对接给谁。这导致我人虽然不在公司,却还在帮公司对接项目,客户表示很惊讶,内部对于我们部门的不满度也很高,有点恶性循环的架势。

这件事给了我很多经验和教训,如果你准备加入的公司突然要做新业务,我奉劝大家一定要慎重考虑,提前考察公司体量、正规程度,以及老板对于转型的决心和态度,还要考量自己转行的成本。因为老板现在有决心做新业务,并不代表半年之后他还有这样的决心,很多时候老板一开始迫切希望员工加入,最后留给员工的,只有简历上一份无法解释的没过试用期的经历。

肖晨:北京 27岁 互联网职业教育公司

我就这样临时被通知“裁员”。我第一时间询问HR,“没有其他的方案了吗?”得到的回复是,“现在公司这个情况,没有更好的方案了”。

进入这家公司以来,我从来没有按时收到过工资。近一年时间,这家公司进行了多轮裁员,全国员工人数从五千多到现在的三千五百左右,非常多员工因为不满意赔偿方案而仲裁。但据我所知,就算走到仲裁这一步,也没几个人能拿到“N+1”的赔偿。

蝴蝶效应上演,公司管理逐渐混乱,导致业务方向总是在变,至少我们团队是这样。我所在的小团队,属于中台部门,但所属的业务线一直在更换,我们的业务从原本做学科短片,到现在并入市场部门后,做起了信息流广告。自从进入这家公司以来,我一直在适应“一周一小调、一月一大调”的架构调整。

好在,没有房租压力,爸妈也没催我急着找工作,他们都希望我能好好看看,找份更长久的工作。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的就业环境下,高薪几乎是不可能了,不如找个稳定的行业和岗位,更踏实。

潇雨:北京 26岁 互联网中厂

和HR聊之前,我向其他同事打听过公司能够给到的一些权益,现在找工作比较难,想多争取一点时间准备面试,结果却失败了。

我尤其不能适应团队的氛围,我之前待过公司的团队,大家就是齐心协力一起推项目,但这家公司的团队风格是,为了出风头和邀功,互相阻拦,严重的时候还会进行言语攻击。我的性格不太能跟他们进行磨合,只能放平心态,团队让我做什么我就尽力配合。

不过,我不会因为这次被裁而自我怀疑,我自己的工作状态,包括身边其他组的同事给我的反馈,都让我相信不是我的工作能力有问题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这两天,我开始海投简历,但我不太想做互联网行业了,希望能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徐戈:深圳 25岁 互联网金融公司

我们的日常工作和上海总部联系本就不算紧密,基本是群内有需求,才会通过周会、邮件接触。3月初,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我们团队临时换了领导,当时心里就隐隐有不好的预感。

没过多久,上海疫情爆发,公司主团队居家隔离了很久。这期间,我们的深圳部门刚结束居家办公、回到办公室。那段时间,有小道消息传公司在勒紧腰带准备裁员。

言至于此,心里的猜测似乎得到了印证。其实我们这个业务自去年3月启动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不温不火,招我进来就是要把这个业务做好。人员到位后,业务很快有了起色,也带来了不错的产出。现在,公司要裁撤这个创新业务,我们只能尊重公司的决定。

面对HR,没有经验的我,自然是被牵着鼻子走,最终的方案是,提前30天通知,给“N”的赔偿。我后来上网查了,公司的操作没什么问题。我马上着手找工作,真是应了社交平台上的声音,“实在太难了”。给钱少还想让我“大小周”,或者让我做比原来还基础的工作。

最后,我还是敲定了一份自己并不是十分满意的工作,准备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编。因为我意识到,打工不光是混口饭吃,总是原地踏步迟早会被替代,要努力在能力上取得突破。主业之外,我之前稳定做过几个月副业,收入还可以,可惜没有坚持下来。接下来,我要更努力拓展能力和视野,发展一份自己喜欢、能挣到钱的副业





1655797818133198.jpg
1655797376583545.jpeg
1655797201827908.jpeg
1655797109913525.jpeg
1655797568850053.jpg
1655796445921631.png
1655796398268452.jpg
1655796344419707.png
1655796315806550.png
1655796555978983.jpg
1655796043602032.png
1655796010854423.png
1655796133629837.jpg
1655962998861093.jpg
1655962951270898.jpg
1655715208996578.jpg
1655715119662525.png
1655714492398931.png
1655714423802142.jpg
1655714798398396.jpg
1655714969197049.jpg
1655710346172019.png
1655710239150339.png
1655710188546235.png
1655710411952591.jpeg
1655714285420899.jpg
1655709960983596.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Level2破解mpv ( 晋ICP备19002725号 )

晋ICP备19002725号

GMT+8, 2024-10-30 14:15 , Processed in 0.0836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X3.4

© 2021-20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